推广 热搜:

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2020-2021届高中三年级上学期首次月考历史考试试题

   日期:2025-06-24     来源:www.yaolehui.com    浏览:644    
文章简介:上海龚路中学第一学期月考高中三年级历史考试试题 选择题(共40分) 1.胡适曾说:“吾意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,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,故其学皆应时而生。”这里的“应时而生”是指 A.社会变化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           B.社...

上海龚路中学第一学期月考

高中三年级历史考试试题

选择题(共40分)

1.胡适曾说:“吾意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,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,故其学皆应时而生。”这里的“应时而生”是指

A.社会变化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           B.社会动乱催生救世思想

C.老子孔子韩非生于同一年代            D.进步思想推进社会进步

2、“论语者,二十篇。群弟子,记善言”。以上是《三字经》里的句子。这类“善言”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和道德准则是

A.“仁”          B. “义”          C.“礼”          D.“智”

3、孔子强调为政必先“正名”,“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”。孔子的“正名”第一在于

A.复礼            B.为仁            C.重义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D.保民

4、以下儒家言论,比较适合汉武帝达成“大一统”倡导的是

A.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”。

B.“以德兼人者王,以力兼人者弱,以富兼人者贫”

C.“诸不在六艺之科、孔子之术者,皆绝其道,勿使并进”。

D.“我之出而仕也,为天下,非为君也”

5、汉儒大伙董仲舒兼采阴阳五行学说,糅合改造,形成新的儒学体系。新的儒学体系包括的“新”内容有

①提出“天人感应”学说       ②主张“君权神授”           ③强调“三纲五常”       

④提出“大一统”倡导         ⑤倡导礼法兼治、王霸并用

A.①②③⑤         B.①③④⑤       C.①②③④         D.②③④⑤

6、“人之异于禽兽,是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”。在朱熹看来,这一状况的形成,需要世人能

A.克己复礼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.除人欲,致良知

C.明天理,灭人欲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D.恪守“三纲五常”

7、下列与中国传统社会中“家国同构”观念无关的是

A.“君者,民之爸爸妈妈也”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.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”

C.明天理,灭人欲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D.恪守“三纲五常”

8、清人顾炎武在《日知录•••分局》中说:“及秦用商君之法,富民有子则分居,贫民有子则出赘,由是其流及上,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敬宗之道。”说的是商鞅变法对当时的宗法规范产生了重大冲击。这里主如果指哪一项手段

A.废除井田规范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.打造县制

C.奖励农耕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D.废除世卿世禄

9、汉宣帝地节四年诏:“自今子首匿爸爸妈妈,妻匿夫,孙匿大爸爸妈妈,皆勿坐”。此规定为历代法典所继承。这反映

A.西汉始中国法律废除去严刑峻法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.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

C.西汉始中国法律强调等级观念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D.古时候法律已废除同态复仇陋习

10、历史上仿照中国,以科举制选拔官员,考试考哪几科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有

①越南            ②朝鲜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③日本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④印度

A.①②            B.①②③           C.①③④          D.①②③④

11、张之洞在《劝学篇》中提出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的看法,近代中国的政治派别中最赏析这一看法的是

A.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.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

C.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D.辛亥革命中的立宪派

12、严复译著的《天演论》将“物竞天择,适者存活”的看法引入中国。目的在于

A.为君主专制规范进行合理性辩护         B.为维新派变法努力提供理论依据

C.为中国近代革命派提供思想武器       D.为西方学说在中国传播扫清道路

13、依据所学常识,判断左边广告在中国最早大概出目前

A.19世纪初期       B.19世纪中期

C.20世纪初期       D.20世纪中期

 

 

 

14、中西文化论战中,看法异彩纷呈。未来的中国历史的进步经历证明,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

A.杜亚泉:“(中国固有之文明)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,济西洋文明之穷。”

B.李大钊:“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,济吾静止文明之穷。”

C.《新年轻人》:“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,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。”

D.陈独秀:“欧洲输入之文化,与吾华固有之文化,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。”

15、下面这张照片最早可能摄于

A.1900年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.1905年           C.1909年            D.1919年

 

清华第一届庚款留美全家福

 

16、近代中国民间社团最早出目前

A.19世纪中期          B.19世纪末        C.20世纪初          D.20世纪20年代

17、被誉为“中国近代历时最为长久、影响最大”的中文报刊是

A.《时务报》       B.《申报》         C.《民报》         D.《新年轻人》

18、“西学东渐”激起了中国常识分子学习西学的兴趣,也造就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数理学专家,他们是

①李善兰   ②傅兰雅      ③徐寿   ④詹天佑

A.①② B.①③ C.①④ D.②③

19、右图为 1881年__________自办的第一条铁路,当时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,只准许以骡马曳引汽车,被叫做“马车铁路”。这条铁路应该是

A. 唐胥铁路     B. 淞沪铁路

C. 粤汉铁路     D. 沪宁铁路

20、大家常常用的《新华字典》的出版机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、规模最大的

A.三联书店           B.商务印书馆       C.同文出版社         D.外文出版社

2、非选择题(60分)

21、“孔子的中国”(12分)

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“孔子的中国”。其实,在中国历史上,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,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持续的改造和重塑,从而呈现出不一样的形态。

叙述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至20世纪初的进步经历。(12分)

22、从朴素到迷信的儒学之变(8分)

材料1、子曰:“仁者,爱人”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《论语》

材料2、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
材料3、古时候某学者觉得,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,应当“屈民而伸君,屈君而伸天”。假如人君无道,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。假如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,就会出现“伤败”,因此,人君需要仿效天道,实行仁政。 ——《高中历史》教科书,岳麓出版版出版

(1)“仁者,爱人”,在孔子看来,其基本的内涵和目的是什么?(2分)

(2)从材料二判断,此论的出发点是什么?最后目的是什么?(2分)

(3)材料三中“古时候某学者”是指哪个?概述材料三的主要看法及其对中国古时候政治统治的影响。(4分)

23、中央集权规范(12分)

材料1、  

 

  

 

材料2、  本朝鉴五代……之弊,遂尽夺……之权,兵也收了,财也收了,赏罚行政所有收了,州郡遂日就困弱。……靖康之役,虏骑所过,莫不溃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128

材料3、 本朝大政委于中书省……。地方设行中书省,简称“行省”。元制,凡有重大军,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,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,故称“行中书省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《史学集刊》

材料四  学者赵翼说:“国初承前明旧制,机务出纳悉关内阁……雍正年间,用兵西北……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(值)缮写。后名军机处,地近宫廷,便为宣召。”

——《檐曝杂记》

问题:材料反映了中国古时候中央集权规范的两种发展势头,请予以概括(4分)并作简要论证。(8分)

24、君相的“拔河”(15分)

    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。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,向着我们的方向拉,这项运动并没裁判,但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。这个规则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实践划定的,……双方都了解自己该干什么,能干什么,就在这种规则中,权力达到了平衡。而朱元璋不守规则,改变了这所有……权力由他一人学会就能了,不再需要所谓的平衡。

——摘自当年明月《明朝那些事儿》

问题:

(1)明朝以前,皇帝和丞相遵循的“规则”主要有什么?(4分)

(2)你赞成中国古时候皇帝和丞相之间的“权力”拔河说吗?说明理由。(5分)

(3)如何看待朱元璋的“不守规则”行为?(6分)

25、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(13分)

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转型,都随着着战争与流血,都随着着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,都随着着国家民族关系的巨大调整。

为获得资源与市场,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大门,迫使所有后进民族走上工业化的道路。近代中国,为达成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进步,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,百年动荡,内忧外患,血流成河。伴随人类社会的转型,近代中国大家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。    ——《可持续进步与文明转型》

(1)近代中国 “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”过程中,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具备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各是什么?请简要回答它们在推进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。(9分)

(2)从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生活的嬗变方面各举一例,说明中国社会向现代的转型。(4分)

 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